湖北省武漢市號稱“百湖之市”,列入湖北省湖泊保護名錄的湖泊就有166個。但2018年11月12日至13日,中央第四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督察組在湖北武漢市督察發(fā)現,該市湖泊水質近年來不僅沒有改善,反而進一步惡化。
今天(6日)召開的中央第四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督察組向湖北省反饋“回頭看”及專項督察情況會上,督察組組長李家祥在通報督察意見時表示,武漢市南湖整治嚴重滯后,截污治污落實不力,大量污水直排,湖泊污染問題依然突出。
南湖是武漢市第三大城中湖,面積約7.67平方公里,匯水區(qū)面積37.44平方公里。第一輪中央環(huán)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指出,武漢市166個湖泊中,2015年水質優(yōu)于Ⅲ類的僅占4%,劣于Ⅴ類的占比高達23%,與2013年相比,30個湖泊水質變差。
湖北省督察整改方案要求,持續(xù)推進雨污混錯接及社區(qū)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加大老舊管網改造力度,深入推進“水十條”重點任務落實,加快城中湖和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武漢市建成區(qū)2017年底前應基本消除黑臭水體,污水基本實現全收集、全處理。
但督察發(fā)現,武漢市湖泊水質近年來不僅沒有改善,反而進一步惡化。全市166個湖泊中,2017年水質劣于Ⅴ類的多達48個,占比高達29%,比2015年增加11個。其中,南湖水質從2006年至今均為劣Ⅴ類,水體長期富營養(yǎng)化,每年都有“水華”事件和死魚現象發(fā)生。
督察組介紹,湖北省督察整改方案要求2017年啟動南湖治理工作,但武漢市2017年9月審議通過《南湖水環(huán)境提升規(guī)劃方案》后,配套的南湖水環(huán)境提升工程項目直至2018年9月才經武漢市發(fā)展改革委批復同意,并要求開展初步設計,報批后方可實施。
因規(guī)劃方案措施粗放、標準過低,可操作性差,武漢市政府2018年8月又出臺實施《南湖水環(huán)境提升攻堅工作方案》,11月出臺《武漢市南湖“一湖一策”實施方案》。由于部署滯后,實施啟動晚,整治工程至今無一落地。
2018年前三季度,南湖水質仍為劣Ⅴ類,高錳酸鹽指數、生化需氧量、化學需氧量平均濃度分別比2017年上升17.6%、13.3%、7.2%。
督察組介紹,因南湖地勢低洼,長期以來,周邊主管網和提升泵站建設滯后,雨污不分、混排漏排問題突出。為此,南湖水環(huán)境提升攻堅工作方案要求:2018年9月底前,消除南湖周邊污水直排入湖現象;2018年底前,實現南湖全面截污。
但督察發(fā)現,排口截污整治工作推進嚴重滯后,南湖雨污分流率不到30%,環(huán)湖43個排口中,有17個明顯混有大量生活污水。雖然部分排口(閘口)建了截流壩(閘),但仍有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溢流排放。
抽查發(fā)現,民院閘是南湖最大的一個排閘,是周邊8個住宅樓盤和3所高校的雨污混流排口,F場檢查時,大量污水正在直排,臭氣熏人,化學需氧量、氨氮濃度分別高達168毫克/升和15.4毫克/升,群眾反映強烈。
周邊幸福村閘、茶山劉閘、南湖名都花園截污涵閘和劉家嘴閘也存在污水直排問題,直排口周邊區(qū)域水體黑臭明顯,取樣監(jiān)測發(fā)現,水體氨氮濃度最高達21.1毫克/升,與督察整改方案要求的全市污水基本全收集全處理和消除黑臭水體的目標相差甚遠。
“建設運營粗放,‘治污’反成‘排污’!倍讲彀l(fā)現,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大量污水長期直排南湖,污水化學需氧量濃度高達380毫克/升,是武漢市污水處理廠平均進水濃度的兩倍多,污染尤為突出。
為臨時解決污水直排問題,該校建成一套污水應急處理設施。但督察組暗查發(fā)現,該校排口正在直排污水,污水應急處理設施停運,操作人員還將設施內污泥直接外排,經湖邊草坪流入南湖,“治污設施”卻成“排污設施”,性質十分惡劣。
此外,抽查發(fā)現,武漢市2013年以來新建成的小區(qū)中,有51個存在污水直排問題,其中江夏區(qū)豹子山街附近,每天有幾千噸污水靠自流或者潛水泵排入黃家湖湖邊塘,導致湖邊塘水質污染嚴重,氨氮、總磷濃度分別高達7.5毫克/升、1.32毫克/升,分別超過地表水Ⅴ類標準2.75倍、5.6倍。
李家祥表示,武漢市對全市污水管網改造建設、截污治污等重點任務統籌謀劃和監(jiān)督指導不夠,導致督察整改落實不力。要依紀依法嚴肅責任追究,對失職失責問題,要責成有關部門進一步深入調查,厘清責任,并按有關規(guī)定嚴肅、精準、有效問責。